透明FR-4电路板的生产工艺与普通FR-4电路板有哪些区别?

2025-07-25
3

透明FR-4电路板的生产工艺与普通FR-4电路板有哪些区别?

透明 FR-4 电路板与普通 FR-4 电路板在核心基材成分和应用场景上存在差异,因此生产工艺也有多个关键区别,主要体现在基材处理、工艺精度控制、层压材料选择等方面。以下是具体对比:

1. 基材成分与预处理工艺

  • 普通 FR-4
    基材以环氧树脂为基体,填充玻璃纤维布,添加溴系阻燃剂(如四溴双酚 A)和深色填料,基材本身呈淡黄色或棕褐色,不透明。预处理主要针对铜箔附着力优化,无需考虑透光性。
  • 透明 FR-4
    基材采用无溴透明环氧树脂(或改性环氧树脂),玻璃纤维布更细(如超细玻璃纤维,直径 5-8μm,普通 FR-4 为 10-15μm),且减少或去除深色填料,通过配方调整实现基材透明。预处理需严格控制树脂纯度,避免杂质或气泡影响透光性,部分工艺会增加基材表面抛光步骤,减少散射。

2. 层压工艺与材料选择

  • 普通 FR-4
    层间粘结使用普通半固化片(含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),层压时对透光性无要求,压力和温度参数以保证粘结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为主,允许少量气泡或树脂流动不均(不影响功能)。
  • 透明 FR-4
    • 层间需使用透明半固化片(与基材同材质的无溴透明树脂 + 超细玻璃纤维),避免层间材料遮挡光线。

    • 层压时需精确控制压力(通常更高,如 1.5-2MPa,普通 FR-4 为 1-1.2MPa)和升温速率,减少树脂流动产生的气泡或波纹(气泡会导致光散射,降低透明度)。

    • 层压后可能增加脱泡处理(如真空二次固化),进一步消除微小气泡。

3. 电路图形转移与蚀刻工艺

  • 普通 FR-4
    可采用传统光刻(紫外曝光 + 显影),对线路边缘精度要求适中(如 ±0.05mm),蚀刻液(如氯化铁)对基材腐蚀性影响可忽略。
  • 透明 FR-4
    • 因基材透明,曝光工艺需更精确:普通紫外光可能穿透基材导致背面感光,需采用激光直接成像(LDI)技术,通过高精度激光束直接在铜箔上成像,避免透光干扰,线路边缘精度要求更高(±0.02mm 以内)。

    • 蚀刻液需优化:透明树脂对强酸性蚀刻液更敏感,需使用低浓度蚀刻液(如酸性氯化铜溶液)并缩短蚀刻时间,避免基材表面被腐蚀导致透光率下降。

4. 表面处理工艺

  • 普通 FR-4
    表面处理以保护铜层、增强焊接性为主,如喷锡、沉金、OSP(有机 solder 保护剂)等,涂层颜色不影响功能(如沉金呈金黄色,喷锡呈银白色)。
  • 透明 FR-4
    表面处理需兼顾透光性和导电性
    • 优先选择透明导电涂层(如 ITO 膜溅射)或薄层高纯度沉金(金层厚度<0.1μm),避免传统厚层喷锡或沉金遮挡光线。

    • 部分场景需保留基材透明外观,甚至省略表面处理,仅通过蚀刻后的铜箔直接裸露(需控制铜箔厚度,避免过厚影响透光)。

5. 质量检测标准

  • 普通 FR-4
    检测重点是线路导通性、层间绝缘电阻、耐温性(如 Tg 值)等电气和机械性能,对外观透明度无要求。
  • 透明 FR-4
    除常规电气性能检测外,需增加透光率检测(使用分光光度计,波长范围 400-700nm)和光学缺陷检测(如通过显微镜检查气泡、玻璃纤维布纹理清晰度、表面划痕等,这些缺陷会显著降低透光性)。

总结:核心差异核心

透明 FR-4 工艺的核心目标是在保证电路功能的同时维持高透光性,因此需在基材纯度、层压精度、曝光技术、表面处理等环节进行针对性优化,成本和工艺复杂度均高于普通 FR-4。而普通 FR-4 更注重性价比和传统电气性能,无需考虑透光相关的特殊控制。

透明FR-4.jpg透明PCB1.jpg58.jpg

写下您的评论吧